close

若說農村文化與藝術相結合,板頭村恰好符合。
利用原本廢棄的台糖舊鐵道,以交趾剪黏藝術表現過區的農村文化,
將舊鐵道搖身一變成為板頭村最具特色的藝術長廊。
板頭厝車站
這條舊鐵道過去是台糖運輸的主要道路,而台糖小火車就是俗稱的「五分仔車」,
以前從雲林縣北港糖廠出發之後,經過新港鄉再到嘉義市,全長大約18公里,
這條鐵路在民國前一年由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 社」闢建,以運送甘蔗為主,
民國六年起加入載客行列,後來因為營運不敷成本,
於民國71年 8月17日下午4 時45分,開嘉北線最後一班五分仔車後,台糖小火車客運營業線就此走入歷史。
板頭厝便是其中一站。

俗稱的五分車車頭
板頭村的村民努力的守著過去的農村文化,
五分車與舊鐵道是對過往令人懷念的記憶,
經由他們的奮力守成與改造,
相信舊鐵道總有一天能風光再現,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久違的人情味。

這則順口溜簡潔的道出小村子所有的特色與村民的期望。
可愛的村民將一般車改造成過去的五分車車頭,再聯結車廂,
即使今日鐵道早已廢棄,但火車仍是一如往常的負責載運旅客行駛。

在鐵道旁還有數間帶有40、60年代復古商店,讓人們再次體驗兒時的回憶。
此外,還有老師傅們教人拓印版畫的DIY教室。


以交趾剪黏製成的可愛造型椅

每張椅子都很特別,坐在上面不管從哪個角度拍,都是美~美~美~~

還有農村的主角~"牛"
妹子說,"為甚麼牠們都閉著眼睛在睡覺?"

除了公共裝置藝術作品外,
連社區的導覽地圖也是以交趾剪黏製成,再次符合地方特色。

再現交趾剪黏馬賽克藝術,以苦楝花與蝴蝶展現"黃牛"的蛻變~
也意指著小村莊能以"藝術"再次展現新生命、新風貌!~

犁與牛車都是村民主動提供的傳統農村文物,
妹子因罕見而相當好奇。

梅花鹿是台灣的原生種,
而這片的剪黏藝術則道盡過去先人冒險渡船來台奮鬥歷史發展。


最令人懷念,也最富趣味的一面牆~~~"童年記趣"
我想上一代的長輩們看到這面牆,都能感同身受的發出會心的一笑,
也喚起心中那段清苦,卻又有趣的"兒時回憶"!~

爬牆~~這是小時候常做的事~

每個小朋友都顯得栩栩如生,彷彿過去的童年再現。

圍牆上除了有"皮蛋"小孩外,小鳥、野貓當然也不能少。

妹子看到可愛的小朋友,她也來湊一咖!~~
還說,"ㄟ~ㄟ~快拉我上去啦!~~"

"噓!~~~不要出聲音喔!~~~"
"我們正在玩躲貓貓呢!~~~"


在這裡~~
我看到一群認真純樸的人們,共同為了小村莊而默默努力著,
他們是自發性的,沒有報酬也沒有獎賞,
一心只為了社區發展的轉型不遺餘力的奮鬥,
相信他們的契而不捨與堅強的信念,
等待的火車,一定會再回來!~~~
祝福你們!~~~加油!~~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