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小時候,叔叔拿著一隻長得像鴕鳥,身上又繫著五條連接操控桿的棉線,
只要叔叔一晃動操控桿,鴕鳥就會緩緩地抬起腳,搖頭擺尾走起路來的樣子實在逗趣又可愛,
讓我直到現在都印象深刻,原來這就是『線偶』。
這麼有趣的東西,滾媽怎可能放過?當然要做來玩玩囉!~
果然,完成後的鴕鳥線偶,搖頭擺尾,滑稽的走路模樣,兩姊妹一看到就搶著玩,
姐操控起來雖不能活動自如,但至少還有模有樣。
丫寶則是開心的整個拿起來甩,還好線偶還算耐操,不然就徹底解體了!~
《小知識》
提線木偶即懸絲木偶。由真人利用提線抽動的技巧,以展現出木偶動作的表演。
民間簡稱為線戲或線偶。
線偶身高約二尺﹐由頭﹑軀幹﹑四肢三個部件構成。
在重要關節部位各綴以絲線。線位一般設置在頭﹑腹﹑背﹑手臂﹑手掌﹑腳趾等部位上。
布線少者8條﹐多者二三十條。幕後演員以拉動絲線來操縱其動作。
這種用絲線將偶的身體連結到上方的操控桿(傳統稱為提線板)來操作的偶,
我們稱為懸絲傀儡或提線木偶,表演時偶的高度約在人的腰部以下。
偶的絲線數量越多,可以做到的動作就越細緻。
(引上文字引自:http://w8.hhps.tp.edu.tw/cyberfair/100idol/02idol_03.htm)
材料:大紙杯*2、小紙杯(瓶蓋)*2、竹筷一雙、棉線、毛線(色指數張)、牙籤*2、紙袋提繩*3、眼睛1對
步驟1:先拿一個大紙杯,在距離紙杯接縫兩側約2cm的地方做下記號並戳洞。
這是即將穿入代表兩隻腳的提繩處。
接著在杯底接縫處的"對角"上方做記號後戳洞(如圖)
在紙杯接縫的對角側面中心做記號並戳洞,
此為身體穿入操控桿上的棉線的洞孔。
步驟2:拿出第二個大紙杯,貼上雙面膠後再將毛線一圈圈的纏繞在紙杯周圍。
此為鴕鳥的頭部。
並在距離紙杯杯緣1cm的地方戳洞,這是即將穿入代表頸部提繩的洞孔。
接著在紙杯側面中心做記號並戳洞,此為頭部穿入操控桿棉線的洞孔。
如此,代表身體與頭部的兩個紙杯雛型加工就完成囉!~
步驟3:利用毛線做出鴕鳥身上的羽毛。
步驟4:將3條紙袋提繩分別穿入腳和頸部的洞中。
若提繩長度過長,可在穿過洞孔後的提繩上打結來調整適合的長度。
步驟5:在身體紙杯的背部上貼上雙面膠,雙面膠記得避開穿入眠線的洞口喔!~
再將剛剛纏繞好的毛線羽毛貼上。
步驟6:製作鴕鳥頭上的兩搓毛球。
步驟7:將兩搓毛球和眼睛以雙面膠黏貼在頭部紙杯。
步驟8:在兩個小紙杯杯底中心鑽洞,再將腳的提繩穿入洞中。(小紙杯也可用寶特瓶蓋代替)
然後將頸部的提繩穿進頭部底部的洞中。
步驟9:用橡皮筋將筷子綁成十字狀,並在四的角落繫上連接頭部、身體和兩隻腳的棉線,
並在棉線的尾端繫上折半的牙籤,
此外在每個繫上棉線的棉線尾端再用膠帶黏貼固定,避免脫落。
綁上棉線後的長度分別為15cm(頭)、25cm(身體)和45cm(腳)。
步驟10:最後將綁著牙籤的棉線穿入偶的各部位中,完成!!!
完成後的模樣是不是很可愛呢?
線偶教學影片高清版:https://youtu.be/NTVYInwWGh4
頭部也可用“廢紙團"和"廚房紙巾"來做!!
將廣告紙揉成一團後,其外在包上一層廚房紙巾。
粘上膠帶固定後,再將棉線與提繩穿入紙團內並用膠帶加以固定。
再黏上毛球、眼睛後看起來也很萌啊!
若家裡沒有毛線也沒關係!
將色紙或廣告紙剪成鬚鬚狀貼在紙杯也行!!
這是姐班上其他孩子的作品,也是另一種感覺啊!
但不變的是,操控起來一樣好玩有趣喔!!
※請尊重智慧產財產權,歡迎分享引用並註明出處喔!~謝謝!~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