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難得滾妹要賴在阿公家不出門,

所以滾爸滾媽想說少帶一個小孩出門真的是輕鬆多了!~

於是,決定前往上次未走完的鹿港老街,再做一次古蹟巡禮。

還沒進市區呢!就看到大排長龍的車子要往天後宮方向前進,

看到此景,我們都心裡有數,老街肯定是被擠得水洩不通,

別說看古蹟了!~應該是"人看人"的機會比較多!


就先從上次未到的摸乳巷開始吧!~

狹窄的防火巷,居然變成了今日熱門的景點。

來往的人們一定要側身才能通過,可見這巷子真的是"好窄"啊!~


摸乳巷

摸乳巷是鹿港著 名的景點之一,位在菜園路38號旁的巷弄內,

因為此巷弄相當狹窄,最窄的部份甚至不到七十公分,

若有兩人欲同時通過必會有肢體上的碰觸,

因此有了許多逗趣 的名稱,像是「君子巷」、「護胸巷」以及最出名的「摸乳巷」。

而「摸乳巷」還有另一個由來,因古時人們有重男輕女的觀念,

大多希望能夠生子,日有所思、夜 有所夢,摸乳巷道狹長,有如夜夢般冗長,於是稱為「夢麟巷」

,又因「夢麟巷」與「摸乳巷」台語諧音聽起來相像,時間一久便稱為「摸乳巷」。



九曲巷九彎十八拐的~每條小路都會通向不一樣的出口,

若不仔細走,很容易就在這彎曲的巷子裡迷了路,

我想,這是小孩們玩捉迷藏的最佳場所了!

果然是老街,

走在巷內,處處都可看到每家每戶的門上都貼上的大紅春聯,

更能感受到過年喜氣的年味!

九曲巷


鹿港有著許多的九曲巷,而其中又以「金盛巷」最為著名,

因「金盛巷」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,也是曲折特色最為明顯的九曲巷。

鹿港早期以商船貿易為主,許多據點則建在海岸與河口的碼頭附近,冷冽的海風毫無遮蔽的直吹,

尤其中秋過後的秋冬之際,強勁的東北季風造成諸多的不便,

於是將巷弄建成T型交叉路口與曲折迂迴的模樣,可有效的阻隔強風的吹襲。

十宜樓

十宜樓是一座連結兩側房舍的跑馬樓,因跑馬廊與底下的金盛巷形成十字,

且因「宜琴、宜棋、宜詩、宜酒、宜畫、宜花、宜月、宜博、宜煙、宜茶」,故取名為「十宜樓」。

早期鹿港地區文風鼎盛,相傳十宜樓的主人是位好客的文人雅士,

建造十宜樓為騷人墨客聚會吟詠詩卷的場所,

一嚐在高處倚欄望月的感受,許多文人常相聚於此吟詩、品茗、望月。

不仔細看,還不容易找到呢!~



九曲巷內一直都看到"意樓"的標示,

但在附近逛了好幾圈,就是看不到寫著"意樓"兩的字的房子。

只看見這座紅磚砌成的高級樓房,

一問當地的耆老,原來意樓指的就是這間古厝上的一間小閣樓啊!

意樓

意樓是鹿港慶 昌古厝的一處閣樓,閣樓旁還有一棵楊桃樹,

據說居住於閣樓中的女子為尹娘,其丈夫為求功名,在新婚不久後便前往赴試,

並在閣樓旁種植楊桃樹,囑咐尹娘: 「見樹如見人,吾試畢即返」,

只是這一赴試便音訊全無,尹娘仍在閣樓裡等待遲遲未歸的丈夫,最後抑鬱而終。

故事中尹娘倚窗等待的窗戶為圓形,象徵著圓滿的 意思,

木窗紋路則由代表「福」的葫蘆以及「錢財」的古錢組成,相當具有典雅的氣息。



原本以為以甕築成的牆就像是一般的牆面一樣,都是由地上出發。

順著標示找到了甕牆的所在地,只看見大面印著甕牆照片的水泥牆,

就在眾人納悶,以為被騙的時候,

赫然發現,一個有著往上箭頭上面還寫著甕牆的牌子,

抬頭一看,原來這面真實的甕牆是在二樓啊!~~

甕牆

中山路和興派出所旁的巷弄中,有著以120個酒甕所堆砌而成的甕牆,

為目前遺留下最龐大的甕牆古蹟。早期富貴人家將空的酒甕當做建材,

不僅可物盡其用,還提升圍牆裝飾的美觀程度。

關於甕牆的酒甕流傳有兩個說法,一是因早期鹿港的海上貿易相當頻繁,

船隻以酒甕與杉木來壓艙,保持船隻在航海過程中的穩定性;

二是古代家庭中若有嬰孩誕生,就會將紹興酒埋入地底,

若是兒子長大後高中及第,便以紹興宴客,稱為「狀元紅」,

若為女兒則稱為「女兒紅」,將之作為陪嫁的物品之一。




走在老街巷弄內,有著一處看似荒廢多年的殘破豪宅,

感覺很像是鬧過事情的老屋子,後來查資料才發現是自己想太多。

這棟豪宅與其他老街上的建築有很大的差別,

他排除了紅磚瓦牆,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,

由此可想像,當時這戶人家可是當地有頭有臉有地位的大戶人家呢!


在老街上,還可以看到許多保有舊式建築的商店,

每間商店都有它的特色,店名也取的很"古時候"。

雖說老街上有許多店家,但也不乏一些純粹自住的老住戶,

這些住戶不營業,但也保留原建築舊有的面貌。

鶴棲別墅

鹿港在清代繁盛時期,後車巷茶樓酒館林立,更是殷商大戶聚居之地,

靠近第一市場的「鶴棲別墅」可說是百年前的豪宅,當時家族是經營鹽行

之後因屋主搬遷外地,已荒廢30多年,遊客無緣欣賞宅第之美,相當可惜



走著走著~就發現了在停車場的一旁有一處火車站,

原來,鹿港曾經也有火車經過。

站前還保有一小段的鐵路和一台舊式的火車頭,

而站裡,則有當地的人員在此做諮詢導覽,

有關鹿港的大小事,問他們準沒錯!

台糖鹿港車站

早年這條台糖產業鐵道,不但負責甘蔗的運輸,

也肩負著地方上的客、貨運輸,對於地方上的經濟貢獻猶大。

鹿港台糖小火車站於日治時期就存在了,鹿港人稱呼為「五分 仔火車頭」;

後來由於公路交通的優勢,使得台糖小火車經營不下去,

最後只好停駛;更將鹿港台糖車站軌道也一並拆了。





鹿港最早的媽祖廟,小小純樸的廟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

而在一旁斑駁的老木屋,也同時見證了這所古廟的歷史。

興安宮

國家三級古蹟的興化宮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(西元1684年),為鹿港最古早的媽祖廟,

為最早移民至鹿港的福建興化人所建,是具有祭祀與同鄉會館功能的人群廟。

興安宮為一座簡樸的廟宇,三百多年來經過數次修建,廟內收藏多塊年代久遠的古匾與石碑,

而清代初期的軟身媽祖以及「開臺興安宮全貌」的彩繪古圖則為興安宮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。




武廟


文祠

鹿港的文祠與文開書院雖為不同建築主體,但因相鄰宛如一體。

文祠建於清嘉慶十一年(西元1806年),祠中供奉文昌帝君供民眾祭祀,

每到考季就有絡繹不絕前來祈願的家長與考生。


而文祠也是鹿港詩文學的發展重地,鹿港首個詩社「拔社」就是設立於文祠之中。





有別於武廟文祠的明亮華麗,文開書院特別顯的陳舊斑駁。

從大門與其上的梁柱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。

經歷一場火災,書院的主體已被損毀一大半,

眼前所見,則是當地政府再重建過後的建築,

即使如此,仍可感受當時學子們在此求學的情景。

文開書院

文開書院則是建於道光四年(西元1824年),

是由鹿港海防同知倡議地方八郊富豪所興建,讓鹿港的學子有可學習漢文學的場所。

文開書院不幸於民國六十四年遭逢祝融之災,建築主體與許多文物皆燒毀,

不過也令政府重新重視富含文化歷史的文開書院,撥款重建書院風采。




在鹿港老街,處處都看得到過往的痕跡與驚喜。

在現代高樓林立、豪宅洋房的充斥下,

這樣的古式建築實屬難得,應該被好好的保存維護,

讓後代子孫也能感受前人奮鬥辛苦、曾經輝煌的年代。



老街一景與半邊景




鹿港天后宮新春信眾參拜的盛況



探訪老街的同時,隨時都可看到貼心的手機語音導覽,

讓遊客們對老街有更新一層的認識。




有機會到鹿港來趟老街巡禮,逛古蹟、吃小吃吧!~


延伸文章~彰化鹿港天后宮與老街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